本期內容簡介
走進編輯室
吹響「稀土資格賽」的號角
自從2022 年2 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,稀土元素不時登上國際新聞版面,熱度至今未歇。近期,除了美國對中關稅政策引起討論外,稀土資源供應鏈議題更是天天占據國際媒體版面,引發高度關注。
稀土元素(rare earth elements, REEs)因為獨特的磁性、電子結構與光學特性,被廣泛應用在汽車、智慧型手機、半導體、醫療設備,甚至是國防武器等科技中。雖然稀土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不算少,但因為多為混合狀態或與其他礦物共生,難以分離與純化,再加上精煉過程會對環境造成衝擊,使稀土成為「不稀卻難得」的稀缺資源。
長期以來,中國透過低價策略主導全球稀土市場,掌握全球約70% 的產量、近90% 的精煉比例。然而,近期中國針對特定稀土產品實施出口限制,使全球供應鏈面臨不確定性,也促使各國重新審視對單一供應鏈高度依賴的風險。而美國、印度與歐洲等國家也正加速投入開採、精煉技術,同時推動回收再利用與替代材料的研發,期望從中找出資源永續的解方。
這17 種藏身在元素週期表第3 族(鈧、釔)與f 區的金屬,為什麼對當今科技的發展這麼重要?在全球加速開採的同時,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是否能取得平衡?以半導體產業為命脈的臺灣,又該如何在這場競逐中站穩腳步,推動城市採礦與循環經濟的發展?
如果你對上述的問題感到好奇,歡迎翻閱本期《科學月刊》,我們將從科學、科技、環境等面向,剖析這17 種「關鍵少數」如何牽動全球的未來。
走進編輯室
吹響「稀土資格賽」的號角
自從2022 年2 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,稀土元素不時登上國際新聞版面,熱度至今未歇。近期,除了美國對中關稅政策引起討論外,稀土資源供應鏈議題更是天天占據國際媒體版面,引發高度關注。
稀土元素(rare earth elements, REEs)因為獨特的磁性、電子結構與光學特性,被廣泛應用在汽車、智慧型手機、半導體、醫療設備,甚至是國防武器等科技中。雖然稀土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不算少,但因為多為混合狀態或與其他礦物共生,難以分離與純化,再加上精煉過程會對環境造成衝擊,使稀土成為「不稀卻難得」的稀缺資源。
長期以來,中國透過低價策略主導全球稀土市場,掌握全球約70% 的產量、近90% 的精煉比例。然而,近期中國針對特定稀土產品實施出口限制,使全球供應鏈面臨不確定性,也促使各國重新審視對單一供應鏈高度依賴的風險。而美國、印度與歐洲等國家也正加速投入開採、精煉技術,同時推動回收再利用與替代材料的研發,期望從中找出資源永續的解方。
這17 種藏身在元素週期表第3 族(鈧、釔)與f 區的金屬,為什麼對當今科技的發展這麼重要?在全球加速開採的同時,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是否能取得平衡?以半導體產業為命脈的臺灣,又該如何在這場競逐中站穩腳步,推動城市採礦與循環經濟的發展?
如果你對上述的問題感到好奇,歡迎翻閱本期《科學月刊》,我們將從科學、科技、環境等面向,剖析這17 種「關鍵少數」如何牽動全球的未來。
作者簡介
雜誌簡介
科學是什麼?是地表萬物造就出的各種現象?是探究人體結構表徵系統的學問?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模式?還是藉由觀察、進而找出的特定模式或概念?
對《科學月刊》而言,科學,是對真相的渴望。在美俄冷戰、日本也因政變而動盪不安的1970年代,一群在美的臺灣留學生,日日面對、接觸著最前端的知識與新穎的技術,卻有感自身曾生活的土地所欠缺的,不只是教育,更是對科學真理的無知。遂以懷抱「科學報國」的心情創辦《科學月刊》,期望承先啟後,孕育一株名為科學的幼苗。
走在世界前端、傳播歷史各大科學事件,帶領著臺灣科學脈絡的《科學月刊》已邁入第50年頭。細數這18000多個日子裡,科學的成果點滴著世界的發展,更豐富了《科學月刊》的靈魂。未來,《科學月刊》更期望帶給讀者的不只是科學新知,而是將科學伴其你我左右。
科學是什麼?是地表萬物造就出的各種現象?是探究人體結構表徵系統的學問?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模式?還是藉由觀察、進而找出的特定模式或概念?
對《科學月刊》而言,科學,是對真相的渴望。在美俄冷戰、日本也因政變而動盪不安的1970年代,一群在美的臺灣留學生,日日面對、接觸著最前端的知識與新穎的技術,卻有感自身曾生活的土地所欠缺的,不只是教育,更是對科學真理的無知。遂以懷抱「科學報國」的心情創辦《科學月刊》,期望承先啟後,孕育一株名為科學的幼苗。
走在世界前端、傳播歷史各大科學事件,帶領著臺灣科學脈絡的《科學月刊》已邁入第50年頭。細數這18000多個日子裡,科學的成果點滴著世界的發展,更豐富了《科學月刊》的靈魂。未來,《科學月刊》更期望帶給讀者的不只是科學新知,而是將科學伴其你我左右。
同書類書籍